正在加载

印光大师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学习法语

  • 作者: 朱颜可
  • 来源: 投稿
  • 2024-11-17

1、印光大师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学习法语

印光大师没有学习过法语。

2、印光大师法语精选100条

印光大师法语精选 100 条

1. 修行以净心为要,净心以寡欲为本。

2. 终日忙忙碌碌,竟是为人作嫁。

3. 君子居入常敬,小人处处轻嫚。

4. 端其心,则敬;摄其心,则静。

5. 学道之人,心常恬静,与世无争,是第一等好事。

6. 慧为性,悲为体,方便为行,如是三无漏学,则为真佛子。

7. 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8. 但能忍得一番寒彻骨,便得梅花扑鼻香。

9. 凡事依教奉行,不敢自作聪明。

10. 一心念佛,莫问得失。

11. 宁肯老死沟渠,不生怨恨之心。

12. 善护口业,不说是非长短。

13.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言语,冷于冰霜。

14. 息灭贪嗔痴,方能得清凉。

15. 心好,一切皆好。

16. 凡事总要存个公道心,不可存个自私心。

17. 若是有求有见,皆是妄想分别。

18. 心性不昧,佛性自存。

19. 戒律严明,行住坐卧皆合乎规矩。

20.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自己心地用功。

21. 发菩提心,勤修戒定慧。

22. 人心本净,起心动念,皆是灵明。

23. 一句弥陀,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24.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25. 心无挂碍,无所忧怖。

26. 境缘顺利,则心生欢喜;境缘违逆,则心生烦恼。

27.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28. 以出世之心,修世间事。

29. 认理不认事,爱理不爱事。

30. 人能无我,方能无私。

31. 心存不善,则言语造作皆不善。

32. 修道不贵博,但贵专。

33. 一念之差,或天或渊。

34. 事到临头,始知平日功夫如何。

35. 境不随心转,心随境转。

36. 信心不退,誓不回头。

3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8. 百千法门,同归净土。

39. 离相修心,即相即心。

40. 一切法门,以念佛为正行。

41. 真正念佛人,决定不犯杀盗淫妄。

42. 一入佛门,即成佛子。

43.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4. 身心世界,皆是幻化。

45. 凡事不可执著,执著则苦。

46. 福由心造,祸由心生。

47.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8.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49. 但有真虔诚,感格自不同。

50. 若能专心一意,何事不成。

51. 一切诸法,因缘而生。

52. 万法唯心,心净则佛土净。

53. 一句佛号,能断千百亿劫生死之根。

54. 烦恼即菩提,无二无别。

55. 五戒律己,十善利人。

56. 哀毁者,竭诚尽忠之谓也。

57. 随顺世间,非法不作。

58. 贪瞋痴慢疑,皆是自心所使。

59. 情生则智昏,智生则情退。

60. 心邪则一切邪,心正则一切正。

61. 修善不减人,修恶不增人。

62. 处世以忍让为高,待人以宽厚为本。

63. 怨亲平等,慈悲一切。

64. 直报冤仇,未为报也;以德报怨,方是报也。

6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6.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67.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成圣。

68.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69. 劝人以善,婉言切道。

70. 退一步天地宽,让三分心平气和。

71. 与人为善,于己为乐。

72.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73. 得意时须思失意日,莫到失意日方思得意时。

74. 勿以小人而忽之,勿以君子而敬之。

75. 事当体察人情,话须委曲含蓄。

76. 人言可畏,不可不畏,言者无心,闻者有意。

77. 古人云:“祸从口出”,慎之!

78. 说好话不如不说话,做好事不如做少错事。

79. 宁可清静守愚,不可聪明犯事。

80. 出门莫问前程路,归来休问故乡人。

81.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82. 修行无捷径,勤奋是关键。

8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4. 患难见真情,贫贱知义友。

85. 但行好事,莫问他人。

86.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87. 莫怨天尤人,只怨己无德。

88. 善心生善境,恶念生恶果。

89. 万善从孝悌来,百行由正直出。

90.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91. 知足常乐,无求自然。

92. 以戒为师,以定为伴。

93. 今生不修,何时能修。

94. 不修善法,丧失菩提。

95. 广种福田,必获善报。

96. 念佛持戒,消业增福。

97. 净土法门,普度众生。

98. 临终助念,功德无量。

99. 一心一意,老实念佛。

100. 大公无私,随缘度众。

3、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1. 修行妙要

凡心念佛,能念能听,即念即是佛,念外无佛。

但一心念佛,发明自心,方是无上醍醐。

2. 净土法门

当知念佛法门,无过信愿念佛。信愿具足,临终仗佛慈力,决定往生。

但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字字句句从心流出。

3. 信愿持名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但老老实实念佛,则信愿自生。

4. 持名念佛

但于念佛一法,老实念去,切勿分别拣择。

口念弥陀佛,心忆弥陀佛。

5. 行持助念

临终助念,十分切要。念佛人数,宜多不宜少。

衣冠整齐,手持念珠,面西合掌,专称佛号。

6. 戒律清净

戒为无上菩提本,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出家在家,均以持戒为根本,戒为无上菩提本。

7. 谦虚谨慎

修行人,须谦虚谨慎,不自以为然。

但尽己分,凡事莫争,忍辱波罗蜜。

8. 诸恶莫作

佛法以戒杀为首戒。无故杀生,罪业深重。

戒赌戒毒,戒一切恶法。

9. 众善奉行

积德行善,广结善缘。

施财施法施无畏,皆为善行。

10. 因缘果报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1. 随缘消旧业

旧业所缠,皆由宿世所造。

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12. 孝敬父母

百行孝为先,孝养父母,报答恩德。

孝顺父母,和睦兄弟,是为天伦。

13. 慈悲济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物济生,广度众生。

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是为功德。

14. 弘法利生

弘法利生,普度有缘。

讲经说法,印经施药,皆为善行。

15. 常生欢喜心

常生欢喜心,清净心,宽恕心,柔和心。

烦恼即菩提,化烦恼为菩提。

16. 放下屠刀

造业之人,应生忏悔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究竟。

17. 冤亲平等

冤亲平等,视一切众生如父母。

佛法无我,无有冤亲之别。

18. 净心寡欲

常怀净心,寡欲知足,烦恼自除。

心净国土净,心安身自安。

19. 心口如一

心口如一,言行相顾,是为诚实。

表里如一,内圣外王,是为君子。

20. 止恶行善

止一切恶,行一切善,是为菩萨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正法。

21. 随喜功德

随喜他人生欢喜心,广结善缘。

见人行善,生欢喜心,是为功德。

22. 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敬祖礼先,是为孝道。

祖先恩德,不忘于心,是为孝子。

23. 戒除贪嗔痴

贪嗔痴是三毒,害人害己。

戒除三毒,清净自心。

24. 存好心说好话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是为三善。

口吐莲花,普利众生,是为功德。

25. 净化心灵

心是菩提田,常种善根,净化心灵。

念佛持咒,禅修止观,皆为净心法。

26. 念念是佛

但念阿弥陀佛,字字句句从心流出,佛佛句句入我心。

一心念佛,心佛合一,是为正定。

27. 感恩惜福

常怀感恩心,珍惜福报,积德行善。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8.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放下贪欲,得自在心。

知足者贫亦乐,贪得者富亦忧。

29. 慈悲为怀

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是为功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菩提道。

30. 诸法无我

佛法无我,一切皆空,放下执著。

无我无执,自在解脱。

31. 把握当下

过去已矣,未来未至,当下才是真。

放下过去,展望未来,把握当下。

32. 积累福德

修福种善,广结善缘,是为积德。

施财施法施无畏,皆为功德。

33. 见善随行

见善随行,见不善者改之,是为善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正法。

34. 善语良言

常说善语,劝人向善,是为功德。

口吐莲花,普利众生,是为慈悲。

35. 正念正知

常修正念,不住妄想,是为禅定。

时时觉察,念念分明,是为正知。

36. 恭敬三宝

恭敬三宝,归依佛法僧,是为正信。

佛法僧三宝,是福慧之源。

37. 自净其意

常自反省,净其意念,是为内修。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身自安。

38. 去恶从善

弃恶修善,转迷成悟,是为菩提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正法。

39.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度一切众生,是为大乘。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为菩萨行。

40. 随缘自得

随缘自得,心无挂碍,是为自由。

放下执著,顺其自然,是为解脱。

41. 持戒清净

持戒清净,诸恶不作,是为修行。

戒为无上菩提本,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42. 断除恶习

断除恶习,改过自新,是为上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为正道。

43.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拜师学法,是为求道。

虚心求教,尊师重道,是为弟子。

44. 禅净双修

禅净双修,理事圆融,是为正法。

止观双运,戒律精严,是为菩萨行。

45. 弘法利生

弘法利生,济世利民,是为大德。

讲经说法,印经施药,皆为功德。

46. 常行善事

常行善事,积德行善,是为修行。

诸恶莫作,

4、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一、学佛之要诀

信愿持名:以深信、切愿念诵佛号为学佛之要诀。

发菩提心:以慈悲之心,发愿救度一切众生。

依教奉行:依据佛陀教诲,行持善法,净除恶业。

二、戒律之重要性

五戒十善:持守五戒十善,是学佛之基础,能保自身清净。

清净戒体:受持清净戒体,能增长福报,断除恶缘。

持戒精严:精严持戒,能生威仪,得人尊敬。

三、念佛之方法

一心念佛:专注念诵佛号,心无杂念。

至诚恳切:以至诚恳切之心念佛,感应道交。

持珠念佛:使用念珠计数念佛,有助于定心。

四、修行之次第

闻思修:闻听佛法,思惟其义,依教修行。

戒定慧:持戒生定,定能生慧,次第增长。

三资粮:修集福德、智慧、方便三资粮,助道往生。

五、往生之因缘

寿终正念:临终时保持正念,忆念佛号。

感应道交:平时念佛有功,感应佛力加持。

净土瑞相:临终显现净土瑞相,接引往生。

六、消业之方法

拜忏念佛:礼拜忏悔,念诵佛号,消除业障。

持咒放生:持诵准提咒,放生救护生命,皆能消业。

诵经功德:诵读经书,功德回向,能消业增福。

七、修行之障碍

业障:前世恶业,障碍修行。

心魔:妄念、烦恼,扰乱心性。

外缘:环境因素,影响修行。

八、逆境之应对

忍辱负重:面对逆境,忍耐克制。

转逆为顺:化逆境为助缘,增长道心。

随缘消业:顺应因缘,消磨业障。

九、求生净土之发愿

愿生净土: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

临终接引:求阿弥陀佛临终接引,得以带业往生。

永离轮回路:往生净土,永离生死轮回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