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海会出现弃英转而学俄语现象
- 作者: 陈清羽
- 来源: 投稿
- 2024-10-01
1、为何上海会出现弃英转而学俄语现象
上海弃英转俄的主要原因:
1. 中苏同盟时期:
1949年至1959年中苏同盟时期,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大力援助中国。
苏联专家和顾问大量进入中国,在各行各业指导工作。
俄语成为中苏沟通和交流的官方语言。
2. 意识形态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奉行“一边倒”的亲苏政策,强调学习苏联经验。
俄语被视为“革命的语言”,学习俄语有利于吸收苏联的先进思想和技术。
3. 政治风潮: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内部出现改革开放思潮。
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启发,试图学习苏联模式进行改革,认为学习俄语可以了解苏联的先进经验。
4. 教育政策:教育部在1957年规定,高校开设俄语为必修课。
俄语教师大量培养,俄语教学资源大幅增加。
英语被降为选修课,导致英语学习热情下降。
5. 国际环境: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紧张,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和文化封锁。
学习俄语被视为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可以了解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发展情况。
其他因素:俄语发音相对容易,与汉语有相似之处。
俄语文学和艺术富有魅力,吸引了部分学生和学者。
部分高校和学术机构专门培养俄语人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的俄语热潮逐渐消退。原因包括: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中国。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转向西方寻求经济和技术合作。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俄语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不足。
因此,上海弃英转俄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中苏同盟时期、意识形态影响、政治风潮、教育政策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上海为什么取消英语
上海尚未取消英语。英语仍然是上海学校的必修课。

3、上海为什么不学英语
上海并不是不学英语。相反,英语在上海广泛教授和学习。以下是一些原因:
国际化城市:上海是一个主要的国际化城市,拥有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英语是国际商业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在上海学习英语对于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教育体系:英语从小学就开始在上海的学校教授。学生在中学和大学期间继续学习英语,使其成为上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上海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需要与当地人交流。英语是上海旅游业中广泛使用的语言。
全球化: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各地人员和思想的流动,英语已成为全球交流的必要语言。上海积极参与全球化,学习英语有助于其融入全球经济。
文化交流:学习英语还使上海居民能够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观点并促进文化交流。
尽管英语在上海受到广泛教授和学习,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
方言差异:上海有自己的方言,上海话,这可能使一些人学习标准英语变得困难。
口语能力:虽然许多上海人可以阅读和写作英语,但他们的口语能力可能有限,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应试文化:上海的教育体系侧重于应试,这可能会导致对英语语言理解的重视不足。
总体而言,上海并不不学英语。相反,英语是上海教育体系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上海移出英语
上海推行普通话,减少英语使用。